雨水净化
1)由于广场面较为洁净且四周的鹅卵石层有过滤净化作用,因此广场上的雨水通过鹅卵石层已经得到净化;虽然路面雨水中污染物较多,但经过渗水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净化。
2)同时,雨水从渗水井进入自主设计的滤料盲沟时,进行第二次过滤、净化,终才进入到蓄水池中。
盲沟整体为非棱柱体渐扩式。下底面为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并终与蓄水池相连;水平方向上向左右两边扩展。
考虑到盲沟要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故按照水流流动的方向依次填充渗透系数依次减小的粗砾、砂砾、石英砂对来自地面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
雨水利用
水主要用于绿地的灌溉,因此在蓄水池下设水泵,当需要灌溉时将收集的雨水抽到地上再利用。同时在蓄水池上安装水位监控系统,若蓄水池水位过高,则开始排水,如用于公厕冲洗等;若蓄水池水位过低(不满足灌溉需求),则开始从市政管水网补水。在雨水被抽出蓄水池前会经过一个紫外线装置,对雨水进行,提高水质。
在过去的20多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家涉及雨水集流系统的技术领域,1989年8月在马尼拉第四次国际雨水收集系统会议上成立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致力于提高和改进雨水集水技术的规划、开发、管理、技术和教育。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在利用收集的雨水解决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城市用水的问题,住宅小区内雨水的利用已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进入到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阶段。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城市集雨系统并逐步走向产业化、规范化,并于1989年制订了屋面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01),向集成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结合国际雨水利用的研究,尤其是国际雨水协会的成立,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才将雨水利用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许多进展和成果。1995年6月,北京举办了第七届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大会,并分别在兰州、徐州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雨水利用学术讨论会。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很多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示范性工程,并引入先进的管理观念和经验,如水敏感城市、低影响开发等理念。近年来我国雨水资源化的重点逐渐转向雨水蓄渗、缓排、利用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地域特点对雨水利用方式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验,成功设计和实施了多个雨水利用示范工程项目。虽然我国在雨水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我国水资源紧缺情况相比,雨水资源化的实施力度还很不够。